深度融合卫星技术,曹操出行破解Robotaxi高精度定位与成本难题

当业内多数玩家仍在地面苦练自动驾驶算法时,曹操出行已将目光投向苍穹,通过深度融合卫星技术,为Robotaxi规模化商业应用所面临的高精度定位和成本控制两大核心瓶颈,提供了独具特色的“曹氏解决方案”。其与吉利旗下商业航天公司时空道宇联合推进的“曹操智行号”卫星计划,正将这一跨界融合推向新的高度。

当前,Robotaxi行业普遍存在两大痛点:一是在高楼林立的“城市峡谷”、隧道或恶劣天气下,传统GPS定位信号易受干扰,误差可达数米,无法满足自动驾驶车道级控制的苛刻要求;二是高精地图、定位服务等成本居高不下,制约了商业化进程。曹操出行的破局之道,在于依托吉利生态,构建“卫星+地面”的复合定位网络。时空道宇运营的“吉利星座”已有30颗在轨卫星,与国内5000多个地基增强站协同工作,能将Robotaxi的实时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。在苏州的试点中,预装卫星模块的测试车辆在复杂高架路段的车道级追踪准确率高达99.8%,较未安装车辆提升超过23个百分点。

在安全层面,卫星通信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冗余保障。当地面基站因故障或极端天气中断时,卫星链路能够确保车辆与控制中心“永不失联”,支持远程紧急制动、指令传输等关键操作,这为最终实现“无安全员”的终极运营模式提供了技术前提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“硬件级集成”的模式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。由于卫星技术来自生态内部协同,曹操出行无需依赖第三方服务商,使其Robotaxi的定位服务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了约40%。

行业分析指出,曹操出行的“卫星+Robotaxi”模式,将行业竞争从单一的算法竞赛,拉升到了“技术生态”综合实力较量的新维度。随着2026年吉利定制化L4级Robotaxi车型的量产,其单公里运营成本有望降至1.4元,无限接近传统网约车的成本水平,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商业化临界点。曹操出行的先行先试,不仅为自身赢得了领先优势,也正带动上游卫星芯片、定位模组等产业链的发展,推动整个行业从“技术验证”迈向可盈利的“精准运营”新阶段。